在江阳区丹林镇的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厂房后山上,5000余口装酿晒酱油、醋的坛坛罐罐整齐有序。12月16日,市人大代表、公司总经理万昭玲一边查看酱油发酵情况,一边现场为村民讲解酿造技术。
万昭玲是丹林镇人,早年在广东开办了制衣厂。有一次,万昭玲回家,看着家乡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长辈们传承下来的传统酿造技艺,毅然决定返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,开启了古法酿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之旅。为推动产业发展,万昭玲流转了丹林镇长冲村50余户农户的荒地,免费提供优质大豆种子让农户种植,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大豆。这一创新举措,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,还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创收渠道。万昭玲也带动了1000余户村民种植优质大豆,累计帮助村民增收超过100万元。
万昭玲(中)倾听村民诉求
如何带领乡亲们致富?万昭玲想了很多办法:公司每年解决100多名居家妇女就业;每年定期为村民提供信息、技术、销售等服务上百次;助力20多名妇女创业,目前已有3人成功创办企业……万昭玲敏锐察觉到电商浪潮对乡村振兴的影响,她意识到电商不仅能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,还能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,赋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。万昭玲成为“触网”的“新农人”,每天坚持3场直播,分享创业故事、传授调味品甄别方法、展示古法酿制技艺。在她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年轻村民学习直播推介,提升营销能力,讲述创业故事……
不仅如此,万昭玲为村民搭建创业就业平台,投资建设农民工创业培训基地,设置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中心、实践基地、党建文化广场、乡村书屋、会议室等。该培训基地已组建5人导师团队,全年拟举办以大豆种植、传统酿造技艺等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班,计划年度培训1万人次。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,为更多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,走上致富路。”万昭玲如是说。
在万昭玲看来,“人大代表”四个字承载着群众的殷切重托与期盼,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万昭玲习惯随身带上笔记本、笔,无论是调研还是走进代表联络站,她随时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,想方设法解决。在走访调研中,万昭玲发现有的家庭农场初创者对政策、项目、技术和融资等缺乏了解,导致一些好项目夭折,信心受挫。为了帮助他们,万昭玲担当“引路人”角色。
江阳区的建川家庭农场负责人是一名退役军人,起初养羊规模较小且对扶持政策不熟悉。万昭玲与他结识后,积极向其宣传创业政策,帮助对接主管部门,成功争取到养殖新品种的经费。后来,她又助力建川家庭农场扩充场地,使其养殖规模迅速扩大,成为江阳区的养羊大户。
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,万昭玲累计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25个,整理提出涉及返乡创业、人才培养、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0条。她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农村创业扶持力度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等建议,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。
“探索创新发展模式,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。”万昭玲表示,将持续关注农村人才培养,努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。